《太平洋異常民族誌:西加走灣篇》摘錄:諸島物語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關注組織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機動特遣隊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設施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人物檔案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世界線中心頁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系列檔案室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競賽資料庫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異常物品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超常事件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未解明地點列表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故事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scp-logo-zh.svg
繁中原創
scp-logo-en-400.png
主站翻譯

scp-logo-ru.svg
俄文分部
scp-logo-ko-400.png
韓文分部
scp-logo-cn-400.png
中國分部
scp-logo-fr-400.png
法文分部
scp-logo-pl.svg
波蘭分部
scp-logo-es.svg
西語分部
scp-logo-th.svg
泰文分部
scp-logo-dach-400.png
德文分部
scp-logo-it.svg
義語分部
scp-logo-ua.svg
烏克蘭分部
scp-logo-pt-400.png
葡語分部
scp-logo-cs.svg
捷克分部
scp-logo-vn-400.png
越南分部
/* source: http://ah-sandbox.wikidot.com/component:collapsible-sidebar-x1 */
 
#top-bar .open-menu a {
        position: fixed;
        top: 0.5em;
        left: 0.5em;
        z-index: 5;
        font-family: 'Nanum Gothic', san-serif;
        font-size: 30px;
        font-weight: 700;
        width: 30px;
        height: 30px;
        line-height: 0.9em;
        text-align: center;
        border: 0.2em solid #888;
        background-color: #fff;
        border-radius: 3em;
        color: #888;
}
 
@media (min-width: 768px) {
 
    #top-bar .mobile-top-bar {
        display: block;
    }
 
    #top-bar .mobile-top-bar li {
        display: none;
    }
 
    #main-content {
        max-width: 708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0;
        transition: max-width 0.2s ease-in-out;
    }
 
    #side-bar {
        display: block;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20em;
        width: 17.75em;
        height: 100%;
        margin: 0;
        overflow-y: auto;
        z-index: 10;
        padding: 1em 1em 0 1em;
        background-color: rgba(0,0,0,0.1);
        transition: left 0.4s ease-in-out;
 
        scrollbar-width: thin;
    }
 
    #side-bar:target {
        left: 0;
    }
    #side-bar:focus-within:not(:target) {
        left: 0;
    }
 
    #side-bar:target .close-menu {
        display: block;
        position: fixed;
        width: 100%;
        height: 100%;
        top: 0;
        left: 0;
        margin-left: 19.75em;
        opacity: 0;
        z-index: -1;
        visibility: visible;
    }
    #side-bar:not(:target) .close-menu { display: none; }
 
    #top-bar .open-menu a: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 FIREFOX-SPECIFIC COMPATIBILITY METHOD */
    @supports (-moz-appearance:none) {
    #top-bar .open-menu a {
        pointer-events: none;
    }
    #side-bar:not(:target) .close-menu {
        display: block;
        pointer-events: none;
        user-select: none;
    }
 
    /* This pseudo-element is meant to overlay the regular sidebar button
    so the fixed positioning (top, left, right and/or bottom) has to match */
 
    #side-bar .close-menu::before {
        content: "";
        position: fixed;
        z-index: 5;
        display: block;
 
        top: 0.5em;
        left: 0.5em;
 
        border: 0.2em solid transparent;
        width: 30px;
        height: 30px;
        font-size: 30px;
        line-height: 0.9em;
 
        pointer-events: all;
        cursor: pointer;
    }
    #side-bar:focus-within {
        left: 0;
    }
    #side-bar:focus-within .close-menu::before {
        pointer-events: none;
    }
    }
}

評分: +17+x

聲明:本文件中的「番人/蕃人」、「番社」等字樣,為原始文本的翻譯後結果;為尊重原始作者之立場而予以保留,無不敬之意。

閱覽系統管理員 Kikun.aic 的提醒


本文為 1938 年 IJAMEA 出版品《太平洋異常民族誌》〈西加走灣篇〉的摘錄,回收自 IJAMEA 辦公室與流浪者圖書館。若欲調整顯示內容,請告知閱覽系統管理員 Kikun.aic 。

文獻中的西加走灣語拼音由基金會員工 Alofay Dingos 博士與張柯宙博士
參考現行台灣教育部規定之阿美語拼音進行還原。

k3mv1tA.png

《西加走灣群島地圖》,由礫間勇與伊藤俊雄於 1932 年所作。圖片中標示出島名、主要的碼頭與「星柱」在地圖範圍外的方向。


總論:群島概說


西加走灣諸島是位於東京南方約 2000 公里處的一處核心地,昭和六年1由大日本帝國異常事務處人類學課探險隊確認位址。此處為一個直徑約 135 公里的亞空間,進入門徑為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海上的閃電風暴,成功進入率約七成二。亞空間內部唯一熱帶氣候群島,並有四道垂直流向天空的海流,當地稱為「星空支柱」。此處的星空與基準空間的星象並不相符,受限於當代科技無法調查其細節。

此地居住有約八千名的原始住民:西加走灣人,語言與台灣花蓮港廳、台東廳的阿眉人高度相似。事務局的調查團隊於昭和六年至十二年間在此進行多次風土慣習調查,最終目標乃係取得稱為「撒哈特萊/寧靜鯨」的超常鯨種,以便扶持我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經營目標,然而長達七年的教化運動仍無法扭轉當地居民的意願,最終導致核心地居民與寧靜鯨群大量死亡的事件,是事務局在太平洋超常戰略中的一大敗筆。

西加走灣人共有七大番社,分布於群島內的十六個島嶼上,以下為各社原況。

社名 社名翻譯 分布區域 人口 社紋
大邦安社 根基社 大邦安島西部原野 約 2000 人 dexNoNa.png
大拉高灣社 高山社 大邦安島東部山區 約 1200 人 5K08SeS.png
德拉社 小河社 大邦安島西北沼澤 約 800 人 EMsW5ub.png
吉巴奈安社 豐收社 阿拉巴奈島 約 1600 人 xETQkxE.png
伊娜安社 母神社 尼玳米雅贊南島、第一島環西北隅 約 600 人 KETjsxv.png
拉里耀蘭社 海洋社 巴吉薩蘭島、西部海域諸島 約 1200 人 KcLbQIS.png
巴撒哈特萊社 牧鯨社 撒哈特萊安島、第二島環西南部、南部與東部 約 800 人 5GNsMyY.png

西加走灣人的信仰為泛神靈信仰,又以母神「玳米雅贊」與父神「孚拉加贊」的互動為主軸。母神原先為凡間美女,在西方故鄉遭到身為海神之子的男神所擄婚,來到西加走灣建立群島和諸社族人,故在神話中,女神多象徵慈愛、人性、陸地與生命,父神則代表殘暴、不解風情、海洋與力量。當地神話亦以此開枝散葉。


個論:諸島紀事


西加走灣群島包含 17 處島嶼與 90 多處礁岩;此處定義的「島嶼」有二條件,符合任一項條件即可:

  • 壹、調查當下有人口居住或駐守之陸地
  • 貳、有淡水水源之陸地

群島共分成三部分:核心海域、第一島環、第二島環,情況如附件手稿所示。

本篇章將按照各島嶼,分別描述當地之地理、產業、名稱由來與傳說。

大邦安島 Tapangan


根源之地

MGXheC4.png

大邦安島

大邦安島與台灣的紅頭嶼2大小相仿,是西加走灣第一大島,也是唯一有海拔超過五百公尺山巒的地方。山區位在島嶼的東半側,西部則分成北邊的沼澤地、中間的平原灣,以及南邊的岩間湖,是群島中地形樣貌最多變的地方。島上最高峰為加大拉高灣山(Katarakawan),海拔約 700 公尺,由此處往西分支出兩條河流:往南流的加拉祿河(Kararol),抵達岩間湖後再經湖下方的暗渠入海。另一則是往北流的及能能曼(Cinemneman),在沼澤地西方入海。

大邦安島由於土地較大且環境多元,一共孕育了三個西加走灣人的聚落:大邦安社(總社/根基社)、大拉高灣社(高山社)、德拉社(小河社)。不同聚落間偶爾有地盤衝突,但大致維持和平共處的狀態。

大邦安社作為全西加走灣人公認的「母聚落」,擁有在太平洋諸蕃族中令人刮目相看的近兩千名人口,坐落於大邦安島西方的平原灣。平原灣的中心處為加加哈善(Kakahadan),意為「開闊地」,是各部落在年祭第一日時共同聚集、議事的大廣場。

大拉高灣社位於加大拉高灣山南方的一處山間盆地內,人口約一千兩百餘人。該地的社民較為兇悍,擅長狩獵、戰鬥、桀敖、不喜人近,令人聯想到我國接收台灣早期時,勇猛對抗的高山諸蕃。本社也產出各式獸皮、獸肉、土石,供應給以海洋型生活為主的其他村莊。

德拉社位於大邦安島西北側的沼澤地,人口約八百餘人。本社為西加走灣諸社中與外人交流度最高者,少數社民能習英語、尼德蘭語、他加祿語3,並且是最早練習日語的聚落。本地多沼澤、土質適合製陶,陶器可供群島各處使用。西岸靠南處有一處碼頭,旁邊有歐洲木製教堂建築的遺址,是大航海時代時,荷蘭人在此一度建立據點的痕跡。


阿拉巴奈島 Arapanay


豐饒處

VTTzAUG.png

阿拉巴奈島

阿拉巴奈島位於群島南方,島形左右狹長,南北較短。本島的山區位於南半島,四條河流自山區往北沖積出肥沃的原野,作為餵養群島居民的田園主力。島上唯一的番社為吉巴奈安社,意為「稻米充盈之地」,人口約一千六百餘人。此處的作物以白糯米與粟米為主,產量之大,除了供應各社溫飽外,尚可用以釀造各祭儀所需的甜米酒。

島上多水牛,統計約有四百頭,相當於家家戶戶皆有。關於水牛的來源,一說為荷蘭人引入,但也有些說法認為是島嶼創生之初便已存在。阿拉巴奈島是唯一犁作的區域,也是唯一圈養水牛的地區。

島嶼中段北側有一座山丘,社民稱為阿加走灣('akacawan)。我等多次詢問是否是「瞭望處 kakacawan」或「西加走灣 sikacawan」的意思,耆老皆說不是,而是古代傳說的人名。此處有一座大石,以此為基底興建有吉巴奈安部落之瞭望台,視野良好,可看到大邦安部落、撒哈特萊安島與北方的基奇浪安島。此處也生長有一種藍心白瓣,類似茉莉花的花朵,不曾為外界所見,稱為「阿加走灣之淚 losa ni 'Akacawan」。社民相傳將花朵拌成醬飲下,或化為染料配戴在身上,能保佑出入平安。


尼玳米雅贊南島 Nitamiyacanan


屬女神玳米雅贊之地

DR3P22g.png

尼玳米雅贊南島

尼玳米雅贊南島為西加走灣群島第三大陸地區域,其面積約是大邦安島的一半,並位於群島最北端。島嶼全境都被雨林區域覆蓋,島中央高而海岸處低。本島上僅有伊娜安社一處聚落,人口約六百餘人,位於島嶼南方偏西一隅。該社十分隱密,若沒有本地人帶領幾乎難以覓見。

本島被各社族人共同承認為女神玳米雅贊之「閨房」,並且是宗教儀式「女神祭 Olahan」的舉辦場所。島嶼深處有著一處自發湧出的淡水泉「母神之淚 Losa' ni Ina」,被認為是女神坐鎮的證據。水質檢驗發現此處的水中完全沒有致病菌或微形動物的存在。根據社民所說,飲用此處的泉水能保佑孕婦平安生育;絕大部分的族人在懷孕期間皆至少飲用過一次此處的泉水。帝國異常事務調查局曾屢次請求調查此地的泉水,但皆遭到社民拒絕。

在「母神之淚」附近尚有一處石柱祭壇,社民表示是祭拜玳米雅贊女神之用。祭壇周遭種植有大量芭蕉樹,種類與台灣島上一致。本島上的禽鳥、水果、花卉種類也在群島中居冠,上述特徵都被社民認定為「女神得天獨厚的設計」。


巴吉薩蘭島 Pacidalan


日曬之地

xsltdnr.png

巴吉薩蘭島,島嶼西側的港埠網並未如實繪製

巴吉薩蘭島為群島第四大島,其形狀接近圓形,四周散佈大量礁岩,導致其俯瞰圖形似太陽,故有「日之島」之稱。本島地勢大致平坦,與澎湖群島的柱狀玄武岩構造相似,森林區域不多,陸生動物體型也較小。淡水資源來自雨水,或是由社民蒸餾海水取得,其蒸餾的陶器與中國南方的設計類似,可能是由此技術改良而來。

本地為拉里耀蘭社(海洋社)的大本營,一千兩百餘人中約有三分之二居住於此地,其餘社民則駐守在群島西北側與西側的中小島嶼上。居住在本島上的海洋社社民也自稱「巴吉薩萊 Pacidalay」,指「日曬者」。村莊位於島上的西側偏南,並設有規模巨大的木橋系統,幾乎包圍該島西側的海岸線,將浮出海面的礁岩化為港灣的基石。

社民以漁獵、醃製、製鹽為主要生產活動,以此向其他西加走灣番社換取陸地資源與糧食。島上也種植有粟米,但不種植糯米。即便如此,糯米仍然在島上隨處可見,主要來自遷居其他島嶼的同社社民,或南方的吉巴奈安社。

海洋社也是算數學最發達的番社,即便是小孩子都知曉簡單的乘法。社民中約有一成是專業的商人,僅負責各島嶼間的物資交流,而不從事漁獵。


撒哈特萊安島 Sahaterayan


寧靜鯨之地

cN4PU9N.png

撒哈特萊安島,港埠的尺寸失真

不同於西加走灣的其他六個番社,主要都坐落於最大的四個島嶼上,巴薩哈特萊社(牧鯨社)所居住的撒哈特萊安島面積相對狹小。然而,此處仍然居住了四百人;該社的另外四百人則遍布各小島,或者在其他番社提供馭鯨服務。

撒哈特萊安島上有一座小山,番社坐落於山腳下,各戶緊密居住在一起,但仍有一處廣場,並且在廣場上有著特別搭建的棚網,棚網有不同色調,通常以藍色與白色為主,遇到特殊狀況則換成綠色、紅色、黃色、黑色等,並且與島上最高處所立的旗杆旗色相同。由於撒哈特萊安島接近群島中心處,各島都能藉由瞭望台看見旗幟顏色,用來知曉當日的寧靜鯨騎乘信號。

顏色 意義
藍色/白色 正常騎乘。晴天時放白旗,陰天時放藍旗。
紅色 發生騎乘事故,要求各社留意安全。旗號持續到隔天日出。
綠色 寧靜月,當月讓所有鯨魚休息,停止騎乘寧靜鯨。
黃色 緊急召回非必要騎乘,回到撒哈特萊安島。
黑色 鯨殤(有寧靜鯨死亡)。當日禁止非牧鯨社民的騎乘,即便是牧鯨社民也要減少非必要活動。

該島中央尚有一座淺池「眼睛 Mata」,可蓄積淡水,但不足以餵養全社,故社民同樣依靠蒸餾用的陶器來取得水源。嫌棄麻煩的族人也常直接駕馭寧靜鯨前往他島取水。



迦迦尼參島 Kakangican


龍之地

ant24Zs.png

迦迦尼參島

迦迦尼參島為西加走灣第五大島,與芙伊珊島、飛特列安島並列於尼玳米雅贊南島西南邊的內環海域上。迦迦尼參島的構造與尼玳米雅贊南島類似,全境多為雨林,人口稀少,主要是來自母神社的居民,約五戶,五十人左右,多半從事狩獵。島嶼西南方的岬角處較無植被生長,鋸齒狀的灣口,適合捕撈,並且盛產貝類。此處亦有海洋社的漁民前來捕撈,雙方偶爾會起衝突,但並不嚴重。

島嶼中心處與海岸線皆有多處洞窟,被認為是大型爬蟲類:kangic 的故居,因此將島嶼稱為「kakangican」,意指「有關龍之地」。然而,我等在島上探勘多次,尚無法發現能夠證明這種大型爬蟲類存在的考古證據。社民表示龍在數百年前便絕跡了,如今早已不見蹤影。


芙伊珊島 Foisan


星之地

gaGMYXr.png

芙伊珊島,島中央為大型潟湖

本島位於迦迦尼參島西南偏南方,相隔不到五公里遠,海底應有陸橋相連。本島島中央有一處巨大潟湖,與島四周的海域都充滿海葵、珊瑚等海生植物6。島中央的潟湖約五平方公里,幾乎占據島面積一半。由於在夜空下會映照出完整星空,因此稱為「Foisan」,「Fois」即「星星」之意。

本島南端有海洋社社民七戶定居,北端有母神社社民五戶定居,雙方很少有地盤衝突,且因為地貌貧瘠,無法耕種,彼此間常共享資源,關係亦較雙方的本社更為融洽。


飛特列安島 Fitilian


閃電之地

Po1Kt4U.png

飛特列安島,島周礁岩遍布

本島位於芙伊珊島南邊,巴吉薩蘭島西邊,走向幾乎呈南北,島嶼狹長且遍佈礁岩,島上植被稀少,僅有海岸植物零星生長。該島做為巴吉薩蘭島往西邊小島群的第一中繼站,住有約十戶,一百餘人。島上社民除了漁獵外,也負責在潮間帶採摘海菜、螺貝。穀物糧食則完全仰賴海洋社本社提供。

島上有一類水果,外表紅豔且帶有角狀突起,大小相當於鴕鳥蛋。其長條狀葉子十分厚實,而且帶刺。果實剖開後有灰色果肉與黑色的籽,味甜。外界尚不曾看過這種植物,但廣受各島族人喜愛。這種果實被當地社民稱為「hengos」,但在東邊各社並非人人皆知,有些人僅直接說是「來自閃電島的果實 heci nai Fitilian」。


及浮定安島 Cifotingan


魚富之地

KlGAzuG.png

及浮定安島

本島位於巴吉薩蘭島西南偏南方,島形似魚,可見魚尾與魚眼。其中魚眼處為一個小岩湖,內部同樣有螺貝、海菜等潮間生物。此處居住六戶人家,鮮少與海洋社本社居民來往。當地有著特別的魚神信仰,並設有魚神祭壇。除了海洋社本社之外,其他番社並不認可這樣的作為,但很少干涉。

本島社民對牧鯨社厭惡有加,甚至超越海洋社本社的社民。當地居民經常自力揚帆至東南方的阿拉巴奈島,與吉巴奈安社直接換取糧食。


及伐屋安島 Cifaoan


蟲獸之地

qGpgksf.png

及伐屋安島

本島為巴吉薩蘭島在西方海域的第二層中繼站,僅有三戶,我等調查時有二十五人居住。當地社民說此處過往有更多人居住,直到近百年紛紛搬出,他們應該也很快會搬走吧。島上的糧食幾乎仰賴牧鯨社運輸,並與該社居民交情甚好,甚至超過海洋社本社。

島上沒有特殊的資源或作物,捕撈情況與海洋社所經營的其他島嶼相去不遠,便不贅述。


撒瓦利安島 Sawalian


至東之地

h9zFD0S.png

撒瓦利安島

撒瓦利安島位於西加走灣最東處,大邦安島正東方。本島境內多森林,有雨水匯集而成的淡水湖一座,居住有來自高山社的人家五戶,以及牧鯨社的駐守者三戶。當地人也常以島名自稱「撒瓦利安人」,亦即「最東之地的人」。本地社民從事各種活動:漁獵、狩獵、農耕,也與外界貿易,相較於其他島嶼,自給自足的能力更勝一籌。島上也有岩石祭壇的遺跡,但今日已沒有在此處祭祀的習俗。問到原先的祭拜對象時,本地社民也不肯定,僅懷疑是朝拜太陽所用。


比那奈庵島 Pinanayan


許願之地

1gmz7V8.png

比那奈庵島,可見面向東方的凹口

本島位於阿拉巴奈島西方約三十公里處,僅有牧鯨社青年輪流駐守,每次駐守約一個月。該島的形狀形似火山口,缺口較低處朝東,深度約五公尺,底部平坦,有茂密的植被,並設有石柱祭壇。

儘管此地偏遠而資源稀缺,由於本地的傳說故事,成為牧鯨社青年們爭相交替值勤的地方。


巴拉告灣島 Palakawan


丟垃圾之地

vGhJtb2.png

巴拉告灣島,途中描繪出朝北的凹谷

本島地形與比那奈庵島類似,為中間下陷的構造,四周外環處南高北低,站在盆地北緣可直接望見巴吉薩蘭島。

本島僅由牧鯨社青年駐守,島上無產業。此處擺放有類似台灣蕃族的人頭架八座。根據社民所說,七座原屬各社的人頭架已有十代的時間不曾更新,位於中間的人頭架較新,供奉在近五百年內侵犯群島的外人戰俘,或是在群島間犯下無法饒恕之行者的頭顱。

牧鯨社青年在此處每年執勤一個月,因為害怕鬼魂作祟,多半視為惡缺。除了牧鯨社青年與各社巫師之外,其他番社的社民一生幾乎不會踏足此處,害怕冒犯古靈或招致厄運。


撒律格茲安島 Sarikecan


戒律之地

pF7M5gc.png

撒律格茲安島

撒律格茲安島位於芙伊珊島以西約 20 公里處,尼孚拉加贊南島以北約 12 公里處,是海洋社社民訓練男子紀律階層的場所。海洋社對男性紀律階層與男子氣概的要求在各社間居冠,並且要求 10 到 13 歲的青少年(稱為「Masoficay」)在此處接受媲美軍國教育的訓練。除此之外,其他社的社民也偶爾有要求家中男兒至此處,由海洋社兄長代為訓練的情事發生,但牧鯨社為例外。

由於受訓期間的戒律(rikec)繁多,故此地稱為「戒律之地」。傳說若在此地破戒,將引來海神及男性之神孚拉加贊的怒意。

撒律格茲安島上多為荒涼礁岩,植被稀少,沒有生產活動。此處漁獲量也有限,在從事漁獵訓練時,社民經常帶領訓員到其他由海洋社主司的島嶼。島上尚有茅房數座,稱為「Pasofican」,每年由教官指導社員重新搭建。


尼孚拉加贊南島 Nifelakacanan


屬男神孚拉加贊之地

O7I6dIp.png

尼孚拉加贊南島

本島為西加走灣諸島中,住戶最少之一座,僅有海洋社巫師世家二戶居於此地,我等在此處調查時,島上僅有七人。此處巫師的生活與一般社民無異,仰賴海洋社與牧鯨社運輸物資,並提供占卜海象和風雨之情報,同時祈願兩社出海平安。即便此地巫師屬海洋社,對待牧鯨社與本社並無偏私,而是為全族照應與祈求孚拉加贊恩賜眾人。若有與孚拉加贊相關之咒蠱、病害,且各社無法解決者,亦會至此處尋求協助。

與第二島環諸島相同,本島多礁岩、少植被,社民種植番薯、芋頭等根莖類作物補充營養,穀物仰賴補給,淡水仰賴蒸餾。島上亦無特殊之地標,相傳是孚拉加贊男神塑造此地時,不甚在乎陸上生活而隨手拍打而導致。


娑麗安島 Sorian


最小之地/小女兒之地

5iDmXTJ.png

娑麗安島

本島位於阿拉巴奈島南方約 16 公里處,亦是諸島有人居住之處中,最小的一座。該島由牧鯨社青年巡守,並作為南方哨站及中途休息點。島上為草原地,牧鯨社社民在中央處興建營地,並設有由光滑木頭平行鋪成的滾道,方便將物品運送到海上。由於這種滾道有類似溜滑梯的效果,也被青年們用於玩樂。(我與伊藤先生在此處玩耍時,因被青年捉弄推下滾道,不慎泡濕了數紙手稿,另外花了三日才補齊原先資料。)

娑麗安島也被稱為草藥之島。即便島嶼面積狹小,此處的可藥用植物豐富度僅次於尼玳米雅贊南島,又相對容易採摘,因此,除了母神社之外,各社巫師多仰賴牧鯨社運輸此地的草藥。


基奇浪安島 Cikilangan


森之地

cacOcvf.png

基奇浪安島

本島為群島第九大島,島上全境為雨林,但此地甚久無人居住。由於島上叢林密布且鮮少有人踏足,居民多稱之為「多樹之地/森之地」。根據母神社耆老 羅噢 · 迦那劭Lo'oh Kanasaw 所述,此地古代稱為「基發露愛 Cifalo^ay」,意為「多花果之地」,但因古代詛咒,島上不僅植物不生花果,連人類踏足也會不孕。我等雖然對此等迷信抱持懷疑態度,但仍不敢以身試忌,僅由耆老口述得知島上情況。


除非特別註明,本頁內容採用以下授權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