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撰寫44站系列的第三個作品,也是44站重點人物:Dr. Alufai Nihar的第二次登場(第一次是在44站之夜etc)這篇故事中出現。
我有著每一篇項目都有一名44站人員作為主角的計畫,而本篇顯而易見就是從頭串場到尾的Alufai;她不僅僅是微生物免疫研究區的負責人,也是引介本站阿美族背景參數的重要角色。
(Alufai在阿美族名字中是"Work hard, play hard"的意思;Nihar則是她母親的名字,來自黎明與空想之神Fasonihar)
關於這個鼎的靈感,一開始也只是源自小小的「我必須/很想寫一個跟細菌有關的項目」,且上學期間,自己在喜歡的細菌學吸取了足量的基礎知識,於是便浮現「如果有個可以召喚大量菌落的容器應該很有趣」的想法。
經過自以為的阿美族元素腦海中就浮現了青銅鼎——直到我發現青銅器完全不是也不應該出現在阿美族的歷史脈絡中(他們有青銅器但絕對不是什麼文化核心,更遑論做出巨大的鼎器。)加上文中所解釋的,阿美族並沒有病菌的概念,也強調治療而非疾病,更加為這個「試圖接近卻一點都不符合阿美族」的項目增添了一點怪異——也是我認為異常應該有的性質。你就是搞不懂它到底是什麼有違常理的玩意兒。
本篇的另一大重點就是大量的實驗紀錄;這一兩年來在基金會世界觀內縱遊的心得之一就是「一群披著白大褂的寫手做科學根本都在亂來」XD 當然在1000以內的系列lolfoundation尚存的氣息下這樣的不嚴謹是適切的,但越是後期我越是希望基金會的世界架構可以貼近真實,也就不可避免的納入了「每個博士到底都在專精什麼」與「你們這些白袍猩猩到底會不會做學問」的問題。
而是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試圖在這篇項目中重現「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事物應該從何研究起」的過程——即便如此我都還覺得Alufai的旅程太過順遂了一點,實驗設計也非常不嚴謹,遑論許多精確測量應該做個30次才能納入可信範圍卻通通被我spare掉了。這就是在初窺科學研究真正嚴謹而枯燥的一面。每個實驗所要探討的思路、目的、方法設計,乃至於重複驗證都不是能在一篇SCP文章裡面可以被完整討論的。
因此如果你是想要寫實驗紀錄的朋友,我高度建議你不要將實驗的流水號設定為12345,最好跳大量的號碼以營造「實驗過程其實遇到各種失敗」的感覺,而非為了驗證你早就已經知道的結果而設計了草率的實驗(並且不免俗的掛上123然後就沒有了)。倘若您有幸/不幸成為了大學自然組科系的學生,應該會對實驗報告整體是多麼倦人有很深的感悟。
行文至此,這篇創作信息已經變得有點討人厭了。不過我相信在營造偽科學氛圍的基金會之下,維持一些科學精神未嘗不是件壞事,是吧!
回頭討論Alufai的部分就是——(我很偏心的)這不會是唯一一篇以她作為主角的項目;我已經安排了另一篇更貼近阿美族神話的故事,屆時喜歡44站系列的你就可以進一步理解Alufai究竟是如此有趣的一個人,以及她為何對我們的站點多麼關鍵。
比起結構繁複,撰寫耗時費神的310與610,本篇項目是我試圖去硬核化的另一步,並且只花了我少許的時間完成。鼎的來源仍然倍有爭議,感謝
vomiter在評論時給予「項目可能導致阿美族文化受到深化誤解」的疑慮,因此我必須第三次強調阿美族真的是沒有青銅容器紀錄的,這個鼎的來源仍然完全成謎,就連我也摸不透它/祂究竟是個何方神聖。
最後的最後,感謝
Dr V Valentine為44站的項目們提供了專屬的css元件,跑出了美麗的綠綠與Site-ZH-44的標誌~
下一篇項目將會在我一週的花東阿美文化之旅結束後開工。感謝螢幕前的你的閱讀與欣賞!
—Surge 20190814補
Ps. 哦對了,尾巴與實驗紀錄裡面有藏字,這樣說應該不難發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