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版面的整齊與功能的優化,我們將原創標籤的申請移往原創標籤及合作項目刊載申請串中,
本串未來將做為翻譯標籤集中與討論串繼續使用。
當您翻譯到了我們尚未收入於標籤使用教學的標籤時,非常歡迎您填寫下方的表格以協助工作人員能更清楚及迅速的將此標籤收錄於標籤使用教學中。
標籤原文:
標籤來源的分部:
標籤翻譯名稱:
標籤所在的類別:
原文跟翻譯都要附上標籤的解說(如果有的話):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關注組織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機動特遣隊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設施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員工與角色檔案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世界線中心頁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系列檔案室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競賽資料庫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異常物品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超常事件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未解明地點列表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故事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為了版面的整齊與功能的優化,我們將原創標籤的申請移往原創標籤及合作項目刊載申請串中,
本串未來將做為翻譯標籤集中與討論串繼續使用。
當您翻譯到了我們尚未收入於標籤使用教學的標籤時,非常歡迎您填寫下方的表格以協助工作人員能更清楚及迅速的將此標籤收錄於標籤使用教學中。
標籤原文:
標籤來源的分部:
標籤翻譯名稱:
標籤所在的類別:
原文跟翻譯都要附上標籤的解說(如果有的話):
抱歉,弄錯了,已改。
好的,他會出現在ZH分部創的標籤頁中,預計今晚更新(๑´ㅂ`๑)
所以我來校對了
校對來源
標籤總表
http://05command.wikidot.com/tech-hub-tag-list
標籤指導
http://05command.wikidot.com/tech-hub-tag
人造物品-(artifact) -由人類或曾是人類創造的SCP。原文更偏向於具有史學價值的人造物品,能被"家電用品","工具","武器","載具"等標籤所取代並與其有所衝突。
artifact - SCP is or was originally created by humans. Superseded by and mutually exclusive with tags such as appliance, tool, weapon, vehicle, etc.
去掉「原文更偏向於具有史學價值的人造物品」,這句是誤導。主站的判定是人造器物沒有辦法被器物類的標籤涵蓋的就打 artifact。
此外,在指主站標籤總表上說人類製造,但標籤指導提到:For the purposes of SCP tagging, artifact means that it was created by any sentient intelligence, not just a human.(大致上是說有智能的個體創造的都是,不一定是人。可能要用腳註說明。)
antimemetic - SCP is or involves the use of (an) antimeme(s) to suppress knowledge and/or understanding of an idea or concept, including itself. Contrast with memetic.
項目可以或是能抑制包括本身在內的"概念"或"理念"被了解,或理解的逆模因的SCP,與"模因"有所衝突。
啊啊,這句翻的不順但是很難翻得順暢。
Contrast with 沒有衝突的意思,事實上某些設定中就有同時具有兩種特性的東西。這裡應該只是「形成對比」而已。
SCP 本身就是,或是涉及使用「逆模因」,能使包括本身在內的想法或概念難以知悉或理解。與模因形成對比。
(未完待續)
生物性-(biological) -標註在擁有生物特性的SCP上。
有問題,需要修改說明,這樣和活物無法區分。
這來自標籤指導,建議用這個來替換:
Something that is biological has elements of living things, such as living tissue, organs, or other things that we would recognize as being parts of organisms, but does not show traits of actually being alive (see below). Anything that is biological is by default organic, and doesn't need to be tagged as both.
屬於生物性的東西具有生物的組成元素,例如:活組織、器官或其他我們認為是生物體的一部分的東西,但不需要展現活物的特徵。任何是生物性的東西預設上都是有機的,而且不必同時標註兩者。
建築物-(building) 此標籤在中文中請和建築-(structure) 做出更明顯的區別
電腦-(computer) -項目是電子計算機設備或者是能對其進行影響的SCP。能夠與"電子"或"機械"標籤配合使用。能取代"人造物品"及"家電"用品的標籤。
computer - SCP is a computational device or affects computational devices. Should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as appropriate. Supersedes artifact and appliance.
有問題,需要更改說明:
計算設備(computational device),不一定是電子的(即:使用半導體的)。有可能是機械性的(如:差分機、分析機)。
as appropriate的意思是:「視情況;酌情」。這裡的意思是要你去分辨這個計算設備是電子的還是機械的。
主站同時有 computer 與 mechanical 的 SCP,就有一些機械計算機(如:SCP-227、SCP-1875、SCP-915)。
compulsion - SCP causes compulsive behavior in subjects, or otherwise causes subjects to do things they normally would not. See Tag FAQ for extended clarifications.
強制力-(compulsion) -能夠標註於能強迫被影響對像做出某些行動,或做一些平時不會去做出的舉動的SCP上。
Compulsive behavior 是一個專有名詞
SCP 造成對象出現強迫行為,或使對象去做他們平時不會去做的舉動。
我覺得不該翻譯成強制,而是應該使用強迫性、強迫力、強迫作用之類的譯名。
(未完待續)
QAQ超級感謝feitag大大,19:10的都完成啦
另外是在翻譯時相當困惑的兩項
門徑-(portal) -項目是一個開口或門口,表現出不一致連通性的門徑的SCP。通常與"超維度"和"時空"標籤配合使用。
portal - SCP is an opening or doorway that exhibits inconsistent connectivity. Often used in > conjunction with extradimensional and/or spacetime.
媒體-(media) -項目本身是媒體,或儲藏於一個或以上的固定或可動的裝置上以及類比媒體或數位媒體的SCP,包括磁帶、唱片、光盤或硬盤等。能夠取代"人造物品"標籤。
media - SCP is, or is contained on, one or more items of fixed or removable analog or digital media, such as a tape, record, disc, or drive. Supersedes artifact.
媒體-(media)
(其實我不太確定)
我推測這看不懂是因為現在會把產業與機構也稱為媒體,這裡的媒體是指資訊的載體,以及此載體上的資訊。
也就是說:
「報紙」是、報紙上的「新聞」是,但是「報社」也許不是。
電視節目、電波、節目磁帶是,但是電視台也許不是。
門徑-(portal)
我推測不懂的是「不一致連通性」:
你在台北打開門,門外是舊金山。
你2019/12/04打開門,門裡面是2106/05/10
就是指這種時空上的不一致被連接的意思。
強迫性-(compulsion) -能夠標註於能強迫被影響對像做出某些行動,或做一些平時不會去做出的舉動的SCP上。
compulsion - SCP causes compulsive behavior in subjects, or otherwise causes subjects to do things they normally would not. See Tag FAQ for extended clarifications.
畫線的那句需要修改,「出現強迫行為」與「強迫被影響對像做出某些行動」是不一樣的。
強迫行為(英語:Compulsive behavior),又稱作態行為,是一種重複與持續的行為,當事人無法由這種行為中獲得益處或滿足感,但難以停止去做這種行為的內在衝動。這類行為在一般人的身上普遍可以被觀察到,可能是受內心的憂慮與焦慮情緒所引發,通常是輕微的、有限度的重複行為,未至於病態,但也可能發展成為嚴重的精神疾病,形成強迫症。
這裡的強迫性是一種內在的衝動,不是絕對性的力量。
dental - SCP is or deals with teeth, or the practice of dentistry.
主站新標籤
牙齒 - SCP 是牙齒、和牙齒或與牙醫學有關
電子-(electronic) -項目屬於電子設備或類似於電子設備的SCP。
電力-(electrical) -標記在能夠產生、儲存或者使用電力的SCP上。
建議比照標籤指導附加說明
If the object operates using semiconductors (such as those in computer chips), it is electronic.
If the object is powered by electricity but is not electronic, then it should be tagged as electrical.
電子是運作時使用半導體的物體。
而電力是使用電但不是電子的物體。
反熵-(ectoentropic) -違背第一和/或第二熱力學定律的SCP,可以直接改變熵值,能以無法解釋的方式產生物質或能量。很多時候會與"超維度"標籤相衝突。
建議比照標籤指導附加說明:
If an anomalous effect creates or destroys energy or mass that is conclusively not a result of extradimensional or temporal displacement, then it is ectoentropic.
If the object or entity appears to have limitless energy, creates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or destroys something into nothing that precludes displacement from or into an alternate extradimensional, extraterrestrial, or temporal location, then it should be tagged as ectoentropic.
An ectoentropic object produces energy or matter from an unknown source in such a way as to be generally considered "from nothing". Any object that produces objects from an extradimensional or future source does not qualify for this attribute, even if we do not know an exact origin for said objects.
之所以和超維度衝突的原因是因為反熵產生物質與能量的來源是完全不明的,從異次元或未來之類的來源並不符合這個標籤。
移情作用-(empathic) -能夠讀取或傳達感情或感受的SCP,與"心靈感應"有所分別。
我想問問翻譯是怎麼想的。empathy 有兩種意思:
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感、共情)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athy
但 empathy 在美學上是一種將自己的情緒投射 (移入) 到他人、藝術作品或環境的意思。這個字是德文的 Einfühlung 的翻譯
https://philpapers.org/rec/NOWTCH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5/10/a-short-history-of-empathy/409912/
生物性-(biological) -生物性的標籤被用在。生物的組成元素,例如:活組織、器官或其他我們認為是生物體的一部分的東西,但項目不需要展現活物的特徵。任何是生物性的東西預設上都是有機的,而且不必同時標註兩者。
具有生物的組成元素。這個標籤包括
不過我實際去主站看過一遍…..活物、有機和生物性的實際使用很混亂。標籤指導雖然說不用三個都打,但重複打的SCP很多。還有一些動物看來是活物但是只有生物性的標籤……
當初再把所有翻譯的標籤整合起來的時候也是查對的很崩潰XD
會有一種前面號碼用標籤很隨興的感覺?
不過偷偷覺得也可能是寫的時候沒有更適合的標籤也不一定……
現在主站已經有藍寶石(SAPPHIRE)標籤了,然後法國分部的saphir標籤又是否在goi競賽的文中並存
便乘
你提出了我覺得可以搭便車的問題:
兩個問題
1、一個主站無標籤的goi,其在分部有標籤。翻譯這種主站作品時要打上標籤嗎?(我指的不是國際goi競賽的那些作品)
早在2019國際goi競賽之前,主站就有人原創時用了分部goi,SCP-3380早在主站打上藍寶石之前,在JP與FR就都有藍寶石標籤。
而現在我翻譯的nobody作品就有RU的左撇子出現。
2、主站使用威脅級別的文檔要打威脅級別標籤嗎?
JP的標籤指導確實有這方面的說明
http://ja.scp-wiki.net/tag-guide
在討論以後
1、一個主站無標籤的goi,其在分部有標籤。翻譯這種主站作品時要打上標籤嗎?
1.的話參考日分的做法後決定,盡量是掛上去比較好,只需要在標籤提案集中串報備後(什麼分的什麼組織),就能掛的。
2、主站使用威脅級別的文檔要打威脅級別標籤嗎?
2.的這裡話主站如果放我們就會跟著一起放。
跟著車隊
在蓋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這個XD
應該是會並存,靠著法分的簡稱標籤或備註辨認吧……暫時想到的是這樣( ´_ゝ`)
我在想orientation不適合翻譯成指南,這樣太容易與guide(指導)混淆了,再加上我們地guide hub目前翻譯為指南中心。
我查到的orientation的意思是:
NORTH AMERICAN
a course giving information to newcomers to a university or other institution.
北美用法:向大學或組織的新人傳授受訊息的課程
(來自Google)
再加上我目前看到的orientation內容也多為授課、講課,所以建議這個標籤改為講座、授課或者培訓等等。
主標籤錯誤:
樣板-(template)-樣版頁面是只能用於內置wiki架構的。請不要把這個標籤加在文章上。
模板-(theme)-應用了CSS代碼的"模板"頁面。
template 翻譯成模板的場合也很多
而且看ZH標籤底下的內容,顯然都被這個譯名誤導了
http://scp-zh-tr.wikidot.com/info:end
http://www.scp-wiki.net/info:end
這種WIKIDOT架構用的東西標籤是 template
http://scp-zh-tr.wikidot.com/component:wilsons-theme
http://www.scp-wiki.net/component:wilsons-theme
引用 CSS 主題所需的頁面,同時該頁面本身就套用 CSS 主題,標籤是 template 和 theme
超級感謝feitag 大大,還放了例子講解QAQ
之前也一直疑惑theme怎麼好像都沒人放置使用…..這次一口氣修正過來了(๑•̀ω•́)ノ
提案是在提案及站點政策中發起一個新的討論串喔!
另外感謝RoadBlackWu的提案,我們收到啦。
殆佤-(Daevite) - 標註在與殆佤文明相關的頁面上。
建議如果要翻譯的話, 還是使用“狄瓦”一詞,或者至少保留一個“狄”字。周朝人自稱華夏,以中原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正好 Daevite 這個古文明就在蒙古-西伯利亞-中亞附近,而且多篇檔案曾經提及其與古中國交戰過(如SCP-140)。所以,保留“狄”字,會是很巧妙的翻譯。我在翻譯古中國相關的文章和用文言文寫作時,就喜歡把 Daevite 寫作“北狄”。而在明朝時,北方就有“韃靼”、“瓦剌”這兩個遊牧勢力,所以“狄瓦”一詞可以看做是“北狄”+“瓦剌”的結合。
至於發音什麼的,可以參考上古音擬音 :dʱiek diek dek dɛk dek dek dɛjk di2 dek dek
http://ytenx.org/zim?dzih=%E7%8B%84&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s://www.zdic.net/zd/yy/sgy/%E7%8B%84
啊呀,我不是古代語言學專業的倒是不知道怎麼說好了
各各他山上(on-mount-golgotha) - 本文屬於各各他山上設定或者與之相關。
多打一個“在”字應該更合適
我覺得要考慮的話也得吧Daevites本身活動的地方和文化納進來。
首先是Daevites本身活動範圍偏向中亞,中亞的取名法要考量,而且族群本身有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貼近漢族或是有影響到族群未來的代表性族群融合。可能回歸到以Daevites為本位會比較合適。
再來是如果使用狄瓦的話,比較偏向是由中華稱呼、提及這個族群,可是族群本身如果自身認同於名字有不同的理解
用狄瓦就可能沒涵蓋到這個範圍。而且參考中華歷史有提及的地名,現在也不一定是使用古地名,就算古義在當代貼切。例如大秦現在會說是羅馬,只有在牽涉到古籍的部分會較為合適。
最後是在各式的設定中,Daevites族、中亞、中華文化都可能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如要能單純相容或是僅止於不牴觸的話,單純的半音半義且是不偏向任一文化、純取字義的殆瓦可能好些。
我的個人立場是在音譯時希望讀者接觸到的能儘可能接近原音,所以當然會以現代發音來考量,可惜的是中文沒有哪個字發Dae這個音,所以後來決定退而求其次用Dai。選字方面則考慮到其危險的形象選用殆一字(然後稍微參考了一下那些上古擬音,似乎也不是更接近Dae的讀音。)
當然如果要弄一個中國古籍裡舊稱「狄瓦」的設定——然後在古籍裡繼續用這個名字,之後另外標註現代名稱——像這樣的做法我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古籍裡的譯名因為時空背景的轉移,甚至像身毒這種音譯改變的案例也是有的。要說的話,在這個翻譯上我算是現代讀音本位吧(?)。
至於有關中華本位,我個人也不是說中華本位好或不好,只是我個人沒有特別感覺到這個民族有使用中華本位的翻譯方法的必要性。深究其字源,Daeva是阿維斯陀語的詞,描述鎖羅亞斯德教中對惡魔的總稱,而Daevite是由Daeva統治的族群建立的文明。這樣的東西翻譯時以中華本位思考總讓我有種把克蘇魯翻成鬼歹老海那樣的感覺。我知道意義上不一樣,但給我的感覺是相似的:就是雖然有趣,但實際上意義沒有真的嵌合的感覺。
以上是關於Daeva(Daevite)的翻譯見解。
然後就我的語感而言,各各他山上前面有沒有特別加一個「在」沒有什麼區別。如果有更詳盡的見解也歡迎提出。
事實上,個人之所以這樣建議,這倒不是什麽本位的問題,只是為了能讓其看上去更像是從古籍中摘抄出來的文字(能牽涉到同時供奉破碎之神與亞大伯斯的夏異常、火炬之子或者可以二設為日之子的商王朝、欲肉教帝國、地上奧托世),從而或許能展示其的古老和突然的斷代(大概類比龜茲吧?)以及在寫相關文檔時可以直接用“狄”來代稱。我不了解古代語言,所以糾結不了。
此外,如果說追究詞源的話,可以參考原始印歐語系的“帝天” Dyaus/Dyḗws。
(事實上抹黑敵對勢力的神祇在古代挺常見的,比如猶太教就抹黑了巴爾)
不過畢竟是音譯,如果你們一致認為沒有什麽不妥,就沒事了。
說起來“得[ㄉㄟˇ]”這個聲音,應該很接近吧 【】
我看了看,在各各他山上/古舊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正好是一首讚美詩歌的翻譯。對於以“音樂”為主題的故事系列,這首基督教的歌曲個人感覺比較契合。好吧,不知道你們那邊翻譯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