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關注組織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機動特遣隊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設施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人物檔案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世界線中心頁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系列檔案室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競賽資料庫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異常物品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超常事件紀錄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未解明地點列表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您正在查詢的標題為:基金會故事
在多個資料庫中發現符合該標題的文件
請選擇欲查詢的資料來源,或按此取消
那是沒被標在地圖與衛星照片上的、數座建立在不規則環礁上的人造海埔新生地,形狀興許有些不尋常,但可是堂堂正正的軍事港口,同時也被稱為Area-ZH-75。
島上的所有表面積被一概平整的水泥或嶄新的柏油鋪得平整,較海平面高上十公尺的地面周圍是不見任何綠意的警戒黃,在這些硬態建築中,如同鑲嵌其中的金剛石一般,塗有偽裝色彩的機堡與底下的巨型造船廠成了這些建築群的基本構成部分,當你登島並遇見那些穿著不同色彩制服的工作人員之後,你或許也能看到地面時不時會出現方形的井狀物,上頭覆蓋著和機堡同色的複合材質布料:如果你有幸目睹維修與保養場景,那麼你可以看到這一年當中升起不超過五次的飛彈平台拆解開來的狀況。
整個設施大體是在水底下的,實際上不採用地底下這個用詞的原因是,水平面下的設施要比表面上大得多,且各島嶼間是互相連結的。
當然,或大或小的軍艦時不時會停靠於此做短暫的小型定期維修或接裝,但實際上能看到更多的停靠於此的則是巨型貨輪,為了供給這裡龐大的造船與軍用航空器生產線,起重機24小時不停歇的將輪船上的零件與物資送入地底,並在幾個月後重現於地表,飛往或是航向下一個場所進行運作前測試。
大多這裡出產的載具為了用作偽裝,外型都與主流國家的現役裝備相仿,內部則是為了基金會的主要工作而有所差異,這些技術含量使得基金會的大型軍用裝備在1970年代之後,幾乎不再仰賴向外採購,而是在獲取產線之後自行生產。
一架F-35的特化型在機堡外短場起降,這是它第一次見到陽光,掛著額外油箱的初生幼雛展開機翼,乘著風登上了雲際——
隨後在仰首之處,炸裂開來的聲波慶祝著新成員的誕生。
從上方仰望的話,是一個呈五角星型排列的巨大建築群,六座巨大的海上鑽油平臺,聳立在極深的海床之上,從外觀來看的話的確只是一般開採作業用,就是大了點,而視野拉近到最中央也最大型的平臺上。
這是趟4小時不到的航程,那架F-35垂直降落在了直升機停靠的H字上,駕駛艙罩翻起,裡頭並沒有任何人影,降落過程中也沒有任何人員指引——取而代之的是身著白袍的研究人員們。
目前沒有人知道Site-ZH-50是從何時決定建造的,關於這類資料的假白紙黑字和這片海裡的浮游生物一樣多,只是沒有人有那個意願、或是權限去追究而已。
對於在其上的數千名職員來說,這座要經過兩個月迂迴航程——還要經過一處人造島換乘船隻的海上鑽油平臺看似相當的現代化,似乎是由人類完全掌控的領域,但實際上除去基礎設施之外,站點內部有80%的儀器與設備是沒有已知的操作方式或操作守則,包括遠在高空中的另一個平台,那些相關文獻據說在某次SCP-2000啟動的過程中遺失,或是根本不存在,在近十年間的研究中,一度被列為項目的站點在重啟之後,已經擁有了當初重啟時274%的運轉效率,包含擴展設施在內,一天中能出動109次機動特遣隊,680次收容模塊轉移,讓周邊起降1200架次的水上運輸機與直升機,以及讓信號投射臺向太陽系範圍內的節點發出500萬次動作指令。
另外五個平臺圍成的圈直徑共兩公里,它們負責在水平面上存放收容物,擔當收容單元的作用,與它們之間往來的船舶較少,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往來頻繁的日子已經夠多了。
平臺的大體構造位於甲板與水平面之間,乍看之下是一個巨大的順應塔式平臺,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水中巨塔,看起來由一層層灰黑色盤型物堆疊而成,這些密封且會隨海流活動的大型板塊呈現出契合水流的流線型稜角,稜角上的水壓孔將每分每秒的觀測紀錄回報給控制系統,再由系統回饋於多軸的伺服傳動;這些不規則形狀的盤狀物在沒有人維護的狀況下自動運行了十年,日復一日的在不同深度的海中轉動,那黑色巨塔沒有一定的形狀,不只是為了迎合水流,在有意操作下還擁有造成周圍水域出現複數深海漩渦的功能,如今被用來當作一種防禦手段。
一艘戰略核子潛艇在此時駛向巨塔,若有幸在這個角度目睹,這座『建築』看似一條撕開大海的裂隙,深邃的黑暗貪婪地吞噬水體,然後湧出。
在海底風暴底下有一圈無風地帶,你可以嘗試利用中央那兩座巨大的深海電梯到達底層,周圍五座收容平臺的底部的紊亂真實產生器也同時在用力攪動該區域的現實沙層,造成了第二重不可見的深海颶風。
在颶風的風眼中,是基金會的水下都市計畫,在直徑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半球體範圍內,較高密集程度的居住管理方式使其能夠容納全站點的人員起居、娛樂、操練和屯植作物的功用,同時建有許多低風險實驗室和無塵室用以研究深海生態,該區域的主要電力來源自兩座商用核子反應爐,隨時保有2/9的人力常駐,當中有35%~50%為研究人員。
位於水下生活區中央,一群身著螢光色的工作服的基金會人員協助著一批次的零件貨品和昂貴實驗器具的轉移作業,在多台堆高機的來回作業下,可觀重量的精密器械在警戒燈閃爍的刺眼光線下緩緩上升一段距離後,以一個讓人心驚膽顫的極高速消失在上方暗沉的海水之間。
超高速電梯來到的第一站是庫房區域,緊連著上層的彈藥庫,一共十層樓高的極度寬敞空間內是全自動化的倉儲管理系統,留有大量能夠讓人類能夠干預的節點和檢查區,在這邊管好出貨的重要貨品的主要是外站點的補給部門,以Site-ZH-02、Site-ZH-16和Site-ZH-88的人員為最大宗,所以在這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都非Site-ZH-50的人員,然而這誇張的規模仍是全50站點最大部門的兩個主要工作區域之一,各處都有備滿管制系統的控制室還有休息室與免費泡麵飲料機,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最可惜的是只有罐裝咖啡而沒有專門的咖啡機。
方才駛來的戰鬥核潛艇進入了在庫房側邊的水下碼頭,加壓艙排出大部分的海水,而潛艇則在有限的水平面上停靠,平時這裡更常停駛的是來自其他岸邊或海上站點的水下運輸載具,而來自Site-ZH-16的人員有一半就是隨同這些潛艇上的貨物來的。
那批精密儀器和貨品中的大部分在庫房下層就被運走,短暫揭露中央幾臺被層層包裝泡綿保護起來的伺服器後,而電梯在這時候緩緩上升並再度停靠,來到了中層。
這裡很明顯沒有什麼特別的自動化系統,原因在於裡頭停滿了各式的大小型載具,同時可以在一個視野內看到正塗裝的UN圖樣的全白M1艾布蘭戰車,與各式各國的裝甲輪型車輛,其中有幾輛塗有輻射危害樣式的步兵突擊載具明顯鑲上了更為厚重的鉛版。
再更深處的地方有著大型塑膠簾幕的地方,身著全身式生化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其中來回,有些手持高壓噴頭清洗著裡頭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箱型車,而其他的人則是將在後車廂的部分的摺疊導管連接一處儲存用汽缸,那是生化部門的記憶刪除劑投放小組,在簾幕中的有時是電視台的直升機、有時則像是現在一樣的普通民用車輛,為了防止含有藥劑的氣體洩露,做了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多的防護措施。
再往上一層的上層倉儲區域,是彈藥庫房,從電梯的角度看來則是一面毫無破綻的原野灰色巨型厚牆,上頭有著數個不規則排列的八角型蜂巢式突起或者下陷,而當電梯準確停靠在該層的水平線時,靠近電梯平臺的突起會隨著電梯的一節節上升而推出那些八角型模塊單元,裡頭的可能是十萬發彈藥與槍械、或者精確導引武器用的炸彈,一次一大箱送到在電梯上等待的至少八名以上全副武裝的站點安保人員前,但他們並沒有動作的意思——原因是那些裝載彈藥的運輸單元都是一種自走磁浮無人機,隸屬自動化系統的一部分,綜上所述:彈藥庫房這一層沒有任何活人。
最後一箱密封包裝的單元上了平臺。電梯終於離開了倉儲區域,而整個過程在五分鐘內結束。
電梯來到了V區,原名第五區為特種作戰部門的實戰審核與再研發部門集中地,主要負責收容方式和應對敵對組織的作戰方案,同時還是高級安保人員資格的受訓場合
同時也是武裝機動特遣隊和站點戰術反應隊的大本營,從集合場、演習場、營舍、研發實驗室、教室、靶場與休憩場所都在此處,大部分的新進安保人員為其他站點的戰術反應隊受訓人員,至於機動特遣隊只留下了必要的文職與部分人力在此處,大部分的人都在空中母艦待命進行任務,僅在必要時回到本部。
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達成多功能這點是個難題,但這也成為往後基金會聘請的工程師的自信根據,在整個空間不倚靠異常的情況下達到最大效用,從用全真實境模擬異常狀況的戰爭遊戲到結合個人起居到教室作為的個人生活模組都是令人得意的成就,唯一的代價就是每次整座站點的翻修都會造成繁中分部好不容易得來的連續正值盈餘中斷。
而在眾多項目當中,有一些部門的存在就像是牛奶的價格一樣,在佔用資源的那一塊死賴著不肯降價,那就是V區的C、B、R、N、E、電子與心戰部門;C部門,全名生物危害部門,B是化學危害部門,R是放射性危害部門、N是原子能實驗室、E則是高爆彈藥處理部門,七個部門為機動特遣隊指揮部服務,分別制定和研發在各領域上能夠提升收容任務效率、與提高生還率的發明;戰爭為發明之母,也可以說就是這幾個部門成就了近幾十年來在打擊異常方面的進步。
再往上,便是AT區域了,數道藍光在電梯平臺側邊的壁面上閃出並掃描著其上的人員,確認無虞後,電梯方才繼續前進。
然而,見到的並非原先之前一樣的、給超大型電梯用的月臺型構造,而是一大段距離皆為某種碳化複合材料的牆壁,隔著這些極厚的防爆牆後面,是總指揮部、艦隊司令部、機動特遣隊派遣中心還有情報部門等高機密性質的,這些厚牆象徵了根本沒想過要讓人直接進入的意思,似乎需要通過其他通道或是經由V區才能到達,讓人產生了一種百貨公司裡電影院的錯覺。
隨著熱帶那不友善的陽光在重型鐵閥門中的透出,意識到終於要回到平台上方了。
電梯到達了終點站,剛才在F-35上進行測試的研究員將那些送上來的裝備外掛在了戰機上後,電梯平臺上僅剩下那包裹得嚴謹的伺服器。
管制人員上前拿著手持電腦掃描了上頭的條碼,翻看了一下外殼上的標誌,在確認上頭是個羅盤形狀的標誌後,一輛堆高機將其送入一個貨櫃中,很顯然這是最後一批了;自動化的起重吊臂將貨物吊起,轉移到了一艘只裝一個貨櫃便是極限的特種運輸艇上。
此時已近傍晚,海面上卻蒸起了大量的水氣,那艘運輸艇便消失在了艦隊和水氣之間,直到那架安裝完畢的F-35切開空氣並展翅翱翔之際,原先停靠的艦艇處連漣漪都不曾存在過。
而乘風起飛的那位則奔向了另一座位於雲層之上的城堡。